400-6069-869
服务热线:
描述
描述

狠人黄峥,预定中国首富

浏览: 时间:2024-06-27 分类:经营管理
这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

前不久,拼多多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一季度拼多多实现营收868.12亿元,同比增长131%;调整后净利润达到306.02亿元,同比增长202%。


亮眼的成绩单,直接带动了拼多多市值上涨到2188亿美元。也使得拼多多创始人黄峥的身价,仅次于农夫山泉创始人钟晱晱。


考虑到近日风波不断的农夫山泉,拼多多5月股价大涨 21%,以及黄峥此前一年财富暴涨71%等因素,黄峥或将打破钟晱晱连续3年霸榜局面,成为2024年中国真正的首富。


成功的背后,除了大环境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黄峥对人性的精准把控,他深知绝大数人群的消费不是“从有到优”,而是“从无到有”。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学习下黄峥早期的底层逻辑认知。


一、你可以说我Low,但无法忽视我


一开始,我创业的一个项目就是电商,有点像是个BtoC 的垂直卖手机的网站,但是我们这个团队好的地方,是觉得创业不是一锤子买卖,它是一个过程。


我们始终觉得我们没有创业经验,商业是应该需要学习的,我们以前读书学知识,是读了小学、中学又去读大学的。


我们认为创业也应该是这样的,也应该是有一个逐渐进阶的过程,而且事前你必须把前面的东西做好,才能做后面的。


所以,这两年拼多多看起来很快,但实际上我们这个核心团队都在一起十年了。


1.拼多多的经营理念


第一,核心理念。


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纸用,有好水果吃。


移动互联网未必是用户的下沉,而是用户拉平了,它让广大的中国老百姓拥有了和一线城市一样信息获取的能力和交易能力,这是PC时代做不到的。


拼多多吸引的是追求高性价比的人群,他会买一个爱马仕的包,也会用9.9元买一箱芒果,这跟消费能力没关系。


实惠这件事,是一个普适性的需求。比如我妈已经算是一个有钱的妈妈,但她出去买菜、买纸巾,还是会在乎一两块钱的差异,但她同时也买高配的iPhone。


传统公司采用一二三线来划分人,拼多多满足的是一个人的很多面。


低价只是拼多多阶段性获取用户的方式,拼多多对性价比的理解是“始终在消费者的期待之外”,拼多多的核心不是便宜,而是满足用户占便宜的感觉。


拼多多试图做消费和娱乐的融合,拼多多的使命就是多实惠多乐趣,让消费者买到更多更实惠的东西,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更快乐。


第二,运营情况。


现阶段拼多多对整个商品和服务的品质管控都很初级,拼多多正在通过升级供应链和打击假货来提高商品质量。


部分员工对公司的理解依然是流量至上,这些员工在流量思维环境里受了多年教育,拼多多成立不久,和员工的统一思想还没做得很好,得从上往下贯彻。


现在的情况是我在这一头,整个社会和媒体在流量的那一头,员工可能在中间。


拼多多对运营员工的考核是留存、复购第一,GMV第二。


第三,未来发展。


拼多多不会做采销,也不会做物流和配送,对供应链升级是拼多多长期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


拼多多不一定要品牌升级、要全品类,拼多多要做的事情永远是匹配,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场景下买到合适的东西。


拼多多目前没想做服务电商,因为实物电商已经足够大。


服务电商是流量思维,即流量灌进来,用不同的服务去消耗这个流量。拼多多的出现就是因为不用旧思维,在以人为先的思维下,先想这个人需要什么。


2.与竞争对手


拼多多与淘宝的模式有本质的不同。


淘宝是流量逻辑,主体是搜索,用户要自己去找商品,所以需要海量SKU来满足长尾需求。


拼多多代表的是匹配,推荐商品给消费者,SKU有限,但要满足结构性丰富。


淘宝一直倡导C2B但做不起来,就是因为淘宝的千人千面相当于个性化搜索,但搜索本身是长尾的,很难做反向定制。


而拼多多是把海量流量集中到有限商品里,有了规模之后再反向定制,极大降低成本。


拼多多并不想做第二个阿里,拼多多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模式,你可以说我low,说我低级,但你无法忽视我。


拼多多是人的逻辑,通过拼团了解人,通过人推荐物,后期会过渡到机器推荐物。


拼多多在APP里几乎没有搜索,也不设购物车,可以想象把今日头条下的信息流换成商品流就是拼多多。


二、创业如投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巴菲特说买股票就是买part of the company,要有长期持有的心态去寻找好的生意和合伙人。


这和创业很像,一方面要关注生意的模式,选择正确的生意模式,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这个生意模式的细节。


另一方面要挑好的“合伙人”,在投资时要把创始人和CEO当成自己未来的合伙人,看自己是不是愿意和他们长期做事。


投资除了关注好生意,好团队,还需要在乎是否是好价钱。


这和创业也很相似,查理芒格让巴菲特意识到该用一个合理的价钱去买好公司,而不是花时间去捡烟蒂(价格便宜,有些残余价值的、但往往不那么好的公司)。


同样,一个好的公司应该花力气去解决/克服那些正确又难的问题,而不是四处捡一大堆芝麻。


投资另一个和价钱相关的点是看这个deal in loss是否整体可以承受,从创业的角度看就是投入一个事业的时候要看会不会把自己搞死。


活着是创业的第一要务,同时又要用另一个角度来评估,即能不能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赢。


和投资特别要关注商业模型一样,创业本身对行业及生意模式的选择也往往决定了很大一部分结果,也就是要花大量时间去研究什么是正确的事,然后再想如何把事做正确。


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前进,比在不正确的方向狂奔要好。


创业很多时候和投资一样,选择比努力重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哪怕慢一点,但像投资中复利的连续回报也是很厉害的。


如果把创业过程中的各种决策都当做是投资决策,那我们得分辨我们用时间和钱换来的东西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费用。


那些随着时间流逝,对加深生意护城河有利的往往是“资产”,那些时间越久对自己越不利的可以看成是费用。在资产的购置上,错误的浪费其实是不太会的,只是买贵了一些。而在费用的浪费上则非常可恶,往往还有负作用。


三、对商业的思考:钱是工具,不是目的


1.用常识来判断未知领域


对于未知领域,我通常会采取比较原始的办法,就是自己去体验和感受,用常识来判断。


大部分知识是没用的,遇到问题再解决问题。我不会去规划未来五年、十年,我会想一个很远的目标和很近的目标。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方面都比我强,我只在很少的方面比很少的人强。比如隔绝外部压力,回归本源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时候有点逆向思考的能力。


以前做二级市场发现自己好像天生不太容易在很多人恐惧的时候恐惧,而容易在大众热情的时候悲观。


2.劣币驱逐良币


劣币驱逐良币侧面描述的是:自私不团结的个体无法对抗管理者的强制力的现象。


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描述了通过利用个体自私的力量来进行财富重新分配降低公共服务成本的一种现象。


如何才能扭转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风气?


一种方式是直接大范围整肃。


如果一个群体一百人,有8个人是骗子,而系统研究表明要比例低于3%无罪推定体系才work,那么,为了把8个人中的5个人转化过来,花的肯定不是5个人的力气,通常得10倍的力气,即50个人同时努力才能转化5个人。


另二种是利用渠道。


在商业上有个值得讨论的现象是:有时候东西贵了反而好卖,比如空调这种产品既需要有人安装,又需要有人推荐。


有可能类似小米的互联网直销,把价格打到低点还不如格力给安装者、渠道以足够利润。虽然看起来渠道的做法抬高了商品的价钱,但在实践中,渠道和服务成本也许是维护某种公共认识节省、良性的做法。


这种渠道和服务成本是必须的,它把维护某种秩序的代价体现在明处,而忽略了这种代价的体系可能会走向“劣币驱逐良币”。


3.对供给侧需求侧的思考


第一类供给侧的变革是满足了一直存在却未被完全满足的需求,比如有人想飞,就诞生了飞机满足飞的需求。这一大类涵盖了大多数供给侧的升级,满足了人更快、更多、更好、更美的诉求。当一种贪婪被满足,另一个贪婪又会出现。当然这个贪婪大多数时候被称为追求。


第二类供给侧的变革源于新的应用场景的出现。


第三种供给侧的变革源发于信息收集成本大幅变化,比如Uber的出现大幅降低了收集路线、位置以及打车需求的归集成本。


四、用常识做判断,用平常心做事


1.用平常心做事


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平常人其实很难有平常心。


对一件事做判断时,你需要了解背景和事实,了解之后需要的不是睿智,而是面对事实时是否还有勇气用理性和常识来判断。


常识显而易见、容易理解,但我们因为成长、学习形成的偏见和个人利益的诉求蒙蔽了我们。


2.幸福和成功,不是一回事


要有勇气去面对常识,用常识做理性的判断,用理性的意念指引自己的行动。


要把对成就自己的兴趣,转移为对外部客观事物的兴趣。


对不可改变,不可能征服的事要会放弃。